合作营业厅的承包模式
中国联通合作营业厅主要采用个人承包模式,通过与私人经营者签订《营业厅承包协议书》实现运营。这类营业厅属于国家所有、集体经营性质,承包者需按协议向联通公司支付费用,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而自有营业厅直接隶属于联通分公司,由企业统一管理。
员工归属与权益差异
两类营业厅员工的劳动关系存在显著区别:
- 合作营业厅员工:与私人承包方建立劳动关系,普遍缺乏住房公积金等法定福利
- 自有营业厅员工:原属联通正式编制,但近年多转为与第三方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 外包员工:工资低于正式工,需工作满年限才享有社保,多实行两班倒工作制
外包模式对员工的影响
当前超90%营业员采用外包制,主要表现特征包括:
- 薪资结构:保底工资仅1650元(扣除社保后),需承担业务差错扣款风险
- 考核压力:需完成宽带新装等政治任务,未达标扣减有责底薪
- 职业发展:仅营业厅主任可能保留正式编制,普通员工晋升通道受限
法律地位与争议
从法律层面看,合作营业厅属于联通企业法人的组成部分,但员工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灰色地带。外包员工虽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但实际常遭遇:
- 社保缴纳延迟或缺失
- 工资发放周期异常(月底发放上月薪资)
- 投诉处理责任转嫁给基层员工
中国联通通过承包制和外包模式实现了营业网点的快速扩张,但由此产生的员工权益分化问题值得关注。合作营业厅本质上属于个人承包经营,而自有营业厅员工也多数转为第三方派遣,这种用工模式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带来了劳动关系复杂化、员工保障弱化等系统性风险。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7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