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验证流程繁琐引发不满
联通营业厅当前推行的签名验证体系存在多重认证环节,用户在办理补卡、变更套餐等业务时,往往需要经历:
- 身份证正反面拍摄
- 人脸识别验证(最多达3次)
- 手写签名核验
部分营业员操作流程不规范,在自有设备完成认证却不向用户展示操作页面,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用户反映在完成初始认证后,仍可能被要求二次线下核验,导致新办卡号无法立即使用。
二、二次认证合理性存疑
2023-2024年投诉数据显示,用户质疑焦点集中在:
- 已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被强制二次核验
- 系统未预先提示认证要求导致服务中断
- 认证失败后直接暂停服务功能
有用户反映正常使用的号码突遭”异常通信”判定,双停期间仍持续扣费,且运营商拒绝提供具体违规证据。更有个案显示认证通过后仍被强制销户,暴露出系统判定机制存在缺陷。
三、信息不透明加剧信任危机
运营商在三个方面存在信息披露缺失:
问题领域 | 具体表现 |
---|---|
认证标准 | 未公示风险判定阈值与具体指标 |
操作规范 | 营业员口头承诺与系统执行存在偏差 |
申诉机制 | 投诉处理结果缺乏书面说明 |
用户反映在认证失败后,无法获取具体的未通过原因,只能接受”保证书签署”等单方面解决方案。
四、系统漏洞加重用户负担
技术缺陷导致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 人脸核验二维码有效期仅2分钟,超时即需重新认证
- 跨平台认证数据不同步,线下认证结果未及时更新至系统
- 风险预警机制缺失,用户往往服务被停才知晓认证要求
有案例显示用户因系统未提示实名核验要求,导致使用数月的号码被突然停机。
联通营业厅签名验证机制频遭质疑的核心矛盾,源于技术标准与用户体验的失衡。运营商需建立透明的认证标准公示制度,优化系统容错机制,并完善事前预警服务。只有将安全防控与用户权益保障置于同等地位,才能重建消费者信任。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