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部分营业厅通过“免费升级”“内部特权”等话术吸引用户,实际套餐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有用户反映办理219元套餐时被承诺每月优惠50元,但实际并未兑现。第三方合作机构冒充官方人员,通过伪造工牌、非标准合同诱导签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 “免费赠送流量包”变相绑定高额月租
- “设备升级活动”附加隐性收费项目
二、隐藏费用层层叠加
套餐费用结构存在多重隐性收费,有案例显示用户每月需额外支付副卡费、云盘存储费、路由器租赁费等附加费用,两年累计可达近千元。部分优惠套餐在到期后自动转为原价收费,且未明确告知用户。
- 基础套餐费用模糊化处理
- 附加服务默认勾选开通
- 违约金计算标准不透明
三、合约限制暗藏陷阱
优惠套餐常绑定2年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更隐蔽的是通过验证码操作,在用户不知情时开通金融分期服务。有消费者因回复活动验证码,被剥夺携号转网、资费降级等基本权利。
- 强制绑定宽带拆机移机限制
- 单方面修改套餐有效期
- 自动续费无显著提示
四、非官方缴费风险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个人收款码收取费用,利用伪造合同实施诈骗。部分营业员在办理过程中要求用户频繁提供验证码,趁机开通第三方金融服务。正规缴费渠道应通过电信官方APP或对公账户完成。
风险防范建议
办理套餐时应要求查看加盖公章的正式合同,核实工作人员身份信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费明细,警惕“优惠50元”等口头承诺。办理后及时登录掌上营业厅核验已开通业务,发现异常立即投诉。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31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