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办理流程中的诱导行为
青岛联通营业厅多次被投诉存在业务员刻意隐瞒关键信息的行为。例如在套餐升级场景中,推销员以“更划算”为话术推荐高价套餐,但未明确告知基础套餐与叠加费用的关系,导致用户实际支付金额翻倍。更有案例显示,营业员以“唯一解决方案”为由强制用户绑定主副卡,后续却擅自变更套餐资费。
- 人脸识别流程被滥用:用户办理补卡时被要求三次人脸识别,全程无法查看操作页面
- 话术误导:将网贷产品包装成普通宽带续费,弱化信贷属性
二、系统设计与信息不透明
联通线上线下的系统割裂加剧了缴费混乱。有用户反映线上显示宽带余额充足,线下却被要求重复缴费,且历史余额既不能抵扣也不能提现。流量计费系统存在明显漏洞,多起投诉显示手机未使用时仍产生异常流量,但联通坚称“系统不会出错”。
三、强制消费与套餐变更陷阱
青岛联通存在套餐资费“只升不降”的霸王条款,用户申请降低套餐时遭遇层层阻碍。有十年老用户投诉,300元套餐经多次投诉后仍只能降至150元,无法选择更低档资费。更有多位消费者发现,营业厅承诺的优惠套餐在系统中被篡改为高价套餐。
- 套餐变更后费用翻倍率:83%
- 投诉处理周期:平均28天
- 成功维权率:不足15%
青岛联通营业厅误导操作的频发,暴露出企业绩效考核机制扭曲、服务流程监管缺失等问题。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办理业务时应要求书面协议并即时核查系统数据。监管部门更应建立通信行业服务标准,强制推行业务办理双录制度和资费变更冷静期。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31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