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案例回顾
2024年10月,余姚网友在携号转网过程中遭遇自称移动工作人员的不法分子,以“免费宽带”“赠送手机”为诱饵,通过话术诱导办理多个绑定三年的高额套餐,导致两个月后产生意外扣费。类似事件在2024年12月再次发生,诈骗分子伪装成电信员工,以网络检测为由试图入户安装VOIP设备,该设备可将家庭固话变为诈骗工具。
诈骗手段拆解
当前发现的诈骗模式主要呈现两类特征:
- 套餐绑定型:利用运营商活动规则漏洞,通过赠送礼品诱导签订隐性合约
- 设备植入型:假冒维修人员安装语音网关设备,用于远程操控实施诈骗
类型 | 接触方式 | 核心话术 |
---|---|---|
套餐绑定 | 主动上门服务 | “免费升级套餐””赠送电子设备” |
设备植入 | 电话预约检修 | “网络数据异常””需要设备调试” |
消费者权益受损后果
此类诈骗行为造成双重危害:经济损失方面,受害者可能面临数万元资金损失;信任体系方面,2024年宁波地区通讯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37%,其中42%涉及上门服务纠纷。
防范指南与应对策略
- 通过运营商官方APP实时查询套餐绑定状态
- 要求上门人员出示加盖公章的电子工单
- 拨打10000/10086等官方热线进行身份核验
特别提醒:对主动提供设备安装的服务,应立即联系物业安保人员到场见证。
电信运营商需加强渠道监管,建立服务人员电子认证系统。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遇到可疑上门服务时,可通过”一查二问三核实”原则保障权益,共同维护通讯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9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