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风控与责任转移
凉山联通营业厅强制到店办理的核心动机,源于运营商对业务风险的管控需求。通过线下核验身份证原件、人脸识别等流程,可规避线上业务产生的实名认证争议。如用户反映办理副卡后因”实名信息不符”被停机,营业厅将二次核验作为解除限制的前置条件。此举实质将系统误判的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承担。
- 套餐变更需重新签订纸质协议
- 退网/移机需交还设备并签字确认
- 携号转网必须现场办理分期合约
线下捆绑的收益逻辑
到店办理为营业厅创造交叉销售机会,工作人员常借业务办理之机推销高利润套餐。有用户遭遇”5G升级”诱导,在已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仍被强制开卡。线下场景更易实施话术营销,如将宽带续约与话费充值捆绑,且线上渠道无法实现费用抵扣。
系统割裂的技术困境
联通内部系统存在数据孤岛现象,线上平台与线下营业厅业务数据未完全打通。用户反映宽带账户余额无法线上查询,套餐变更后APP显示金额与实际扣费不符。这种技术缺陷迫使消费者必须通过线下渠道完成全流程服务。
消费者维权路径
遭遇强制到店要求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要求工作人员出示书面办理依据
- 通过工信部网站提交申诉材料
- 对诱导消费行为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 联合受影响用户集体诉讼
强制到店办理本质是运营商将管理成本转嫁消费者的手段,既违反《电信服务规范》中关于便捷服务的要求,也损害用户体验。随着数字政务的发展,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已能实现远程核验,凉山联通应加速系统整合而非强化线下壁垒。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0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