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景与用户遭遇
近年来,盐城地区电信用户频繁反映在办理手机号码过户时,被强制要求签订高额保底消费协议。例如有用户使用十多年的号码过户时被要求充值1万元并承诺每月400元保底消费,或充值1000元保底80元/月,且协议期长达十年。类似案例也出现在移动营业厅,用户过户时被要求充值4万元并签订千元保底消费条款。
此类纠纷多涉及运营商将普通号码突然归类为”靓号”,例如尾号为AAA的号码被要求每月最低消费400元且预存1万元。部分用户指出,早年办理时并无此类限制,运营商单方面修改条款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运营商内部政策与利益驱动
从投诉案例可见,运营商实施该政策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 号码分级管理:运营商私自将号码分类为不同等级,通过靓号协议绑定长期消费
- 业绩考核压力:营业厅通过捆绑高额套餐完成KPI指标,存在强制销售行为
- 用户黏性控制:通过长期协议限制携号转网,防止用户流失
法律合规性争议
根据《电信条例》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运营商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但实践中存在两种争议:
- 运营商以”保底消费”替代”选号费”是否属于变相收费
- 过户时新增条款是否违反《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
投诉渠道 | 处理效果 |
---|---|
运营商客服 | 部分减免保底金额 |
工信部投诉 | 条款调整但仍需保底 |
司法诉讼 | 尚未见公开判例 |
消费者应对建议
用户可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 保留原始入网协议,对比条款变更内容
- 通过工信部电信用户申诉平台正式投诉
-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不正当经营行为
- 联合其他用户提起集体诉讼
运营商强制保底消费的行为本质上是将号码资源货币化,既违背电信服务普惠性原则,也涉嫌违反现行法规。消费者需强化证据意识,监管部门应建立号码分级公示制度,明确禁止过户附加条款,维护通信市场公平秩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6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