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手段曝光
近期信阳联通营业厅被曝存在多种欺诈行为:包括诱导办理高价套餐后私自调价,如承诺55元套餐实际扣费129元;在用户不知情时开通低消套餐,每月额外扣费19元;利用人脸识别三次验证环节掩盖业务办理页面,限制消费者知情权。更有用户反映线下办理时被要求手持合同拍照,但未获准查看具体条款内容。
消费者维权困境
受害者维权普遍面临多重阻碍:投诉需反复提交相同证据,客服系统存在72小时响应时效漏洞,部分工作人员态度傲慢推诿。有用户耗时两个月追讨多充话费未果,最终遭遇”已读不回”式冷处理。异地业务办理更存在责任推诿现象,如线上订购业务强制要求线下异地解约。
企业处理流程分析
现有处理机制显示以下特征:
- 首次投诉由普通客服接单,24小时内初步响应
- 升级投诉需通过10015专线,承诺30分钟回复但常超时
- 争议金额500元以下多采用话费返还方式处理
内部处罚措施包括涉事员工停职培训,但未建立预防性监管机制,同类问题反复发生。
法律维权建议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建议采取以下维权步骤:
- 通过联通APP保存业务办理凭证和扣费记录
- 致电10010进行首次投诉并录音
- 24小时未解决则向10015和12381平台提交书面投诉
- 要求按”退一赔三”标准进行现金赔偿
通信服务行业亟需建立透明化业务办理流程和第三方监管机制,建议消费者在遭遇套餐欺诈时,除企业投诉渠道外,应及时通过工信部申诉平台维权,注意拒绝话费抵扣式赔偿方案,坚持依法获取现金补偿。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0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