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消费条款陷阱
部分运营商在推广活动中模糊关键条款,例如某地移动公司推出预存100元话费送食用油活动时,仅告知用户话费分月返还,却隐瞒了每月38元保底消费的限制条件。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制绑定高额套餐,且无法中途取消。
二、虚假宣传诱导充值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运营商员工身份,虚构「充话费送手机」「充年费享折扣」等优惠活动,利用消费者对官方渠道的信任实施诈骗。典型案例显示,离职员工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虚假活动信息,收取费用后既不兑现承诺也不退款。
宣传话术 | 实际陷阱 |
---|---|
「充300送价值500元手机」 | 收款后失联 |
「预存话费享3折优惠」 | 设置高保底消费 |
三、优惠分拆限制使用
部分商家将承诺的整额话费券拆分为多张小面额券,例如宣传「充值29.88元得100元话费券」,实际发放20张5元券,要求用户每月消费满100元才能抵扣5元。这种分拆方式变相强制长期消费,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示承诺原则。
四、强制绑定霸王条款
运营商通过格式合同设置不合理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 「套餐活动期内不可变更」
- 「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 「分笔收款规避备案」等
消费者参与充话费送油类活动时,需警惕宣传信息与合同条款的差异,留存支付凭证和沟通记录。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APP核验活动真实性,遇到强制消费可向12315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0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