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设计缺陷
用户办理携号转网时遭遇的”领导签字”要求,暴露了电信营业厅在业务流程设计中存在非必要环节。部分营业厅擅自增加预约等待、重复审核等冗余流程,导致用户需多次往返才能完成基础业务办理。这种与国家标准相悖的内部流程设置,实质上是人为设置服务障碍的表现。
在设备回收环节,存在流程漏洞导致用户财产损失:
- 未建立规范的设备产权登记制度
- 缺乏透明的设备回收验证流程
- 业务办理过程缺少第三方监督
服务态度问题凸显
多地用户反映营业厅工作人员存在明显服务态度问题,具体表现为:
- 对转网用户区别对待,服务过程中出现冷暴力
- 业务解释避重就轻,刻意隐瞒关键信息
- 面对用户质疑时态度恶劣,甚至公开对抗监管规定
这种服务意识的缺失与营业厅考核机制密切相关,基层员工背负不合理的业务指标,导致服务重心偏移。绩效考核过度强调业务推广,忽视服务质量评价,形成畸形的服务导向。
投诉处理机制失效
现有投诉渠道存在明显处理缺陷:
问题类型 | 具体表现 | 来源 |
---|---|---|
响应延迟 | 7天默认满意机制 | |
处理推诿 | 营业厅与客服互相推责 | |
执行缺失 | 整改措施流于形式 |
用户投诉往往陷入”受理-回复-未解决-再投诉”的恶性循环,监管部门的被动监管模式难以形成有效约束。这种机制性失效直接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严重削弱用户信任。
改进方向与建议
破解服务困境需要系统性改革:
- 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
- 引入第三方服务质量评估机制
- 优化员工考核指标结构
- 完善服务过程留痕与追溯制度
只有通过制度重构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才能真正实现从”管理用户”到”服务用户”的转变。这需要企业改革决心与监管强制的双重驱动,方能重建电信服务的公共信任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1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