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与危害
通信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已成新型犯罪模式,合肥地区营业厅工作人员利用业务办理权限,通过虚假营销活动套取老年人身份信息,批量注册手机卡后转售给电信诈骗团伙。此类犯罪导致百万级个人信息泄露,直接助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主要查处时间线
- 2024年9月5日:合肥警方公布侦破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刑事拘留11名涉案人员
- 2024年7月1日:临泉县同类案件嫌疑人杨某被刑事拘留
- 2023年4月7日:全国首批通信”内鬼”判决案例公布
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专案组经过6个月侦查,于2024年3月锁定犯罪链条,9月完成收网行动。该案涉及全国20余省市,查获涉案金额120余万元。
典型案件分析
- 目标人群: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体
- 作案方式:以赠送粮油为诱饵获取身份信息
- 信息用途:注册虚拟运营商号码实施诈骗
经查证,嫌疑人通过营业系统漏洞批量导出客户数据,每条个人信息在黑市售价达3-5元。部分号码被用于拨打10万次以上的诈骗电话。
防范措施与启示
- 运营商建立双人核验制度,规范客户信息调取流程
- 加强营业网点摄像头监控数据留存
- 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限制违规从业人员
公安机关建议群众对需要人脸识别的业务保持警惕,发现信息泄露立即冻结相关账户。2023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已有13名通信”内鬼”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1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