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升级诱导与信息不对等
多名用户反映,和阳营业厅工作人员在推销套餐升级时,存在刻意隐瞒新套餐、夸大优惠力度的行为。例如有用户自2018年起持续使用299元套餐,期间续约3次却从未被告知同期存在流量翻倍的同价位新套餐,导致长期承受低性价比服务。运营商以“广告已投放”“未主动询问”为由推卸责任,实质上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 电话营销中强调“专属优惠”却不说明合约期限
- 赠送短期免费服务后自动转为收费项目
- 利用老年人不熟悉操作的特点诱导确认升级
二、降级受阻与合约陷阱
套餐升级可通过客服快速完成,但降级时却需经历专员回电、后台审核等繁琐流程。用户办理保号套餐时,常被要求前往线下营业厅或等待“特殊处理”,部分低价套餐甚至仅限新用户办理。合约期内单方面限制降级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用户因提前解约被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而运营商续约时却未履行明确告知义务。
三、用户维权困境与监管难题
即使提供通话录音等证据,用户投诉仍面临“踢皮球”式处理。运营商常以“系统限制”“权限不足”推诿,部分案例需反复向工信部投诉才能解决。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禁止强制消费,但套餐条款解释权过度倾向运营商,监管部门对“隐形捆绑”“自动续约”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
- 保留营销通话录音及短信凭证
- 通过10000号/工信部网站双重投诉
- 要求运营商书面回复处理意见
套餐服务乱象折射出电信行业重营销轻服务的运营逻辑,建议完善套餐变更的标准化流程,强制要求运营商提供电子合同存证功能,同时建立第三方资费比对平台,从根本上打破信息壁垒。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1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