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大理多地营业厅以“预存话费送手机”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通过话术包装虚构运营商官方活动。消费者反映所谓“优惠套餐”根本未在电信企业系统中登记,工作人员常以“限时名额”“礼品紧缺”制造焦虑促成交易。
诈骗团伙通过专业话术培训,冒充电信员工上门服务,利用空气炸锅等赠品降低戒备心。部分案例中,消费者被诱导签署电子合约后,方知需通过贷款平台完成预存金额支付。
合约条款存在陷阱
协议中隐藏关键限制条款:
- 强制绑定36个月高额套餐(最低消费188元/月)
- 赠送设备激活后不可退换
- 违约需支付手机市场价150%赔偿金
消费者往往在办理完成后才发现,所谓“赠送”手机实为分期购机合约,且机型多为市场淘汰款。
话费返还规则不透明
预存金额返还存在三大争议点:
- 返还周期与承诺不符(宣称3年实际分36期)
- 每月返还金额包含基础套餐费
- 预存款项不计入实时话费余额
有消费者预存399元仅获每月10元返还,实际需持续充值维持通信。
私账运营模式风险
涉事营业厅多采用私人账户收取预存款,经营1-2月即注销主体。资金流向存在三大风险:
- 话费返还依赖私人转账
- 未开具正规发票
- 投诉后难以追溯主体
这种模式使消费者既面临财产损失风险,又难以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维权。
预存话费争议本质是营销模式失范与监管缺位的叠加产物。消费者需警惕“超额优惠”,办理时坚持三原则:核实活动真实性、要求对公账户交易、留存纸质协议。监管部门应建立合约机备案制度,强制公示返还细则。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3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