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典型案例
近年来太原市多次出现电信营业厅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的投诉案例。2024年12月,市民马先生反映电信营业员以“弥补过失”为由,诱导其以高于官网标价近一倍的价格购买手机。类似事件中,消费者常被要求签署包含第三方借贷的协议,且办理流程中未充分告知风险。
时间 | 涉案金额 | 涉及人数 |
---|---|---|
2024年8月 | 100万+ | 300+ |
2024年10月 | 单笔最高160万 | 多起个案 |
欺诈手段分析
太原电信营业厅常用三类诱导方式:
- 话术误导:强调“免费升级”“高额返还”,隐瞒分期贷款本质
- 流程操控:利用消费者对验证码、人脸识别的信任完成签约
- 协议陷阱:在纸质协议中混入第三方金融条款
2024年10月某案例显示,营业员推荐的169元套餐实际仅提供99元服务内容,差价补偿诉求至今未解决。
消费者应对策略
遭遇类似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 立即要求中止未完成的面部识别或签字流程
- 保存短信验证码、协议照片等电子证据
- 向工信部(12300)或地方通信管理局投诉
特别需注意:太原反诈中心提醒,切勿轻信“系统故障”等拖延话术,超24小时未解决应向警方报案。
官方回应与监管建议
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在2023年通报中承认存在外包公司滥用客户信息推销高价套餐的情况。专家建议:
- 建立营业厅业务办理双录系统(录音录像)
- 强制披露第三方金融合作信息
- 设置48小时协议撤回期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4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