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运营商资费战背景
2003年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一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多地展开资费价格战。受市场竞争驱动,双方通过区域性套餐创新突破政府定价限制,以”新业务”名义推出低月租产品争夺用户。
二、区域市场优惠套餐对比
2003年两大运营商在不同城市推出差异化优惠套餐:
运营商 | 时间 | 地区 | 套餐内容 |
---|---|---|---|
广州联通 | 3月 | 从化/花都/增城 | 被叫10元包月 |
广州移动 | 3月 | 增城/番禺等 | 神州行大众卡网内接听免费 |
福州联通 | 4月 | 福州 | 单向收费特惠卡 |
青岛移动 | 5月 | 青岛 | 全网单向收费 |
从资费模式看,联通率先在福州实现完全单向收费,移动则通过”本地通”等业务实现网内优惠。
三、资费策略的市场影响
2003年的价格战呈现出三大特征:
- 从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渗透
- 通过”业务创新”规避资费管制
- 接听免费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这种竞争格局直接推动国内移动通信资费下降30%以上,为后续全面取消漫游费奠定基础。
四、结论与用户选择建议
综合2003年资费数据,具体城市的选择建议如下:
- 追求全网优惠:优先选择青岛移动
- 主叫需求较低:推荐福州联通特惠卡
- 本地通话为主:广州移动神州行更实惠
总体来看,联通在部分区域的价格攻势更为激进,但移动通过快速跟进策略保持了市场优势。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6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