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条款不透明引发争议
娄底移动用户普遍反映套餐优惠期限、费用变更规则未提前明示。如用户办理38元套餐时承诺”看电视免费”,一年后却擅自转为每月10元收费,后续更叠加30元流量扣费。类似案例中,套餐优惠到期后未主动提醒用户续约,直接恢复原价导致账单异常,引发大量投诉。
二、强制消费与霸王条款
争议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 合约到期后强制延续高消费套餐,用户需投诉才能解除限制
- 副卡停用后仍收取费用,服务终止与收费未同步
- 未经用户确认开通增值服务,如咪咕会员、天视增值费等
这类操作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的公平交易权,用户需反复致电或投诉才能取消。
三、售后处理效率低下
娄底移动存在系统性服务缺陷:
- 承诺48小时回复却超时未处理
- 同一问题需多次投诉才能解决
- 线下营业厅与热线客服解释口径矛盾
2023年12月的互联网电视费争议中,用户虽获多次沟通却未获实质性解决方案,反映出内部处理机制存在流程漏洞。
四、用户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工信部投诉渠道普及,更多用户选择通过电话录音、书面举证等方式维权。2025年数据显示,60%的套餐争议通过外部监管渠道推动解决,倒逼运营商规范收费行为。但维权过程仍存在举证困难、周期长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娄底移动收费争议频发的根源在于条款设计复杂化、服务响应滞后及内部风控缺失。建议通过三方面改进:①建立套餐变更二次确认机制 ②优化系统自动拦截异常扣费 ③设置48小时投诉响应硬性指标。只有将用户权益置于商业利益之前,才能重建市场信任。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8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