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销套路引发信任危机
近年来,多地联通营业厅被曝通过话术包装、隐瞒条款等方式诱导用户办理高消费套餐。例如在抚州案例中,用户原有19元/月套餐被擅自变更为最低89元消费,且未实际使用的宽带业务仍持续扣费长达三年。更有营业员以“绑定旧号”为名,为老年用户办理高价套餐,而此类群体往往因信息不对称难以察觉异常。
- 承诺套餐资费与实际扣费不符
- 未经授权开通增值服务
- 利用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实施隐蔽操作
二、服务流程中的矛盾焦点
用户反映业务办理存在明显的“宽进严出”现象:线上开户便捷高效,但涉及移机、拆机或套餐变更时,常被要求现场办理复杂手续。有案例显示,同一账户两条宽带因实名认证差异,导致用户需重复排队且无法合并处理。更有营业厅在3G退网时未提前通知,直接关闭服务并强制升级套餐,造成用户通信中断。
三、用户维权困境与争议解决
维权过程中,用户常遭遇三大阻力:客服推诿拖延、证据收集困难、赔偿标准模糊。尽管部分用户通过社交媒体曝光获得快速响应,但多数仍需依赖12315等外部监督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营业厅对删帖请求的重视程度远超问题整改,暴露出重声誉管理轻服务提升的倾向。
- 保留业务办理凭证及通话录音
- 多渠道同步投诉(客服/监管部门/社交媒体)
- 明确主张赔偿标准及整改要求
联通营业厅争议频发的本质,源于绩效考核机制与用户权益保护的失衡。从擅自变更套餐到阻挠合理注销,反映出部分基层网点为完成指标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要打破困局,既需完善内部监管体系,更应建立用户评价反向约束机制,真正实现服务导向的转型。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9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