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投诉案例频发
2024年12月广州用户接到自称小米之家销售员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购买时间、机型及折扣信息,并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码用于”政府报销”,但该用户从未在当地购买过小米产品。类似事件早在2015年已出现,诈骗者通过010开头的座机冒充小米客服,以赠送上网卡为由获取用户信任,并能准确说出收货地址。
2024年6月有用户反映使用红米手机后,金融操作信息疑似被第三方获取,收到精准的诈骗短信和股票推销电话。该用户直指小米内部存在数据泄露渠道。同年11月更有消费者在官方论坛质疑:”小米官方有没有泄露或内鬼把广大米粉的信息发出去了”。
信息泄露的潜在渠道
综合公开信息,泄露路径可能包括:
- 内部人员违规:通信行业存在”营业厅内鬼”盗取信息的黑灰产业链,2024年甘肃破获的案件显示电商平台内部人员参与数据倒卖
- 系统安全漏洞:用户反映红米机型存在异常信息收集行为,金融操作数据疑似被恶意利用
- 第三方合作风险:促销活动中合作服务商可能违规留存用户数据
小米的应对措施与争议
小米消费金融宣称采用国际加密标准与多重验证机制,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但2022年5月仍有用户接到未识别为骚扰电话的诈骗来电,显示安全系统存在漏洞。2024年12月的最新声明强调加强合作方资质审核,但未就具体泄露事件作出公开说明。
从2015年到2025年持续出现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暴露出小米在供应链安全管理、内部人员监管、第三方合作规范等方面存在系统性风险。尽管官方宣称采取加密技术和管理制度,但实际防护效果与用户期待仍存差距。消费者在参与促销活动时,应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并定期检查账户安全。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0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