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变更暗藏强制升级陷阱
多位用户反映,在未明确告知变更后果的情况下,客服通过电话营销诱导升级套餐。典型案例显示,用户原99元不限流量套餐被擅自更改为139元5G套餐,且声称”原套餐已下架不可恢复”。更存在营业厅以”宽带绑定”为由限制用户自主更换套餐,后经核实实际并未绑定宽带。
- 话术诱导:强调”优惠升级”却隐瞒流量缩减等关键条款
- 合约限制:擅自延长合约期或捆绑附加服务
二、资费明细缺乏透明性
用户账单频繁出现未明示的附加费用,包括突然增加的10元宽带附加费、未使用的增值业务扣费等。部分套餐存在价格虚高嫌疑,如相同带宽条件下,个体用户套餐价格明显高于集团客户。
三、客服处理流程推诿低效
投诉处理存在”三级推诿”现象:一线客服推诿系统限制,二线人员要求线下办理,最终解决依赖用户持续投诉。更存在播放模糊通话录音作为免责依据,刻意规避服务过失。
四、特定群体权益易受侵害
老年用户群体遭遇定向服务欺诈,营业员为完成业绩指标,向使用功能机的老年人推销高价流量套餐,导致持续3年每月最低消费59元。维权过程中,用户需自行提供数年消费记录才能启动调查程序。
行业启示与改进建议
- 建立套餐变更二次确认机制,强制要求书面/短信确认
- 推行账单费用溯源功能,支持逐项费用来源查询
- 设立老年人专属服务通道,禁止非必要套餐推荐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1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