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在营业厅取现可能成诈骗帮凶?

近年来,利用银行取现转移电信诈骗资金的案件频发。本文揭露“代取返利”“刷流水放贷”等诈骗手法,分析相关法律后果,并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公众:参与涉诈资金取现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或诈骗共犯,面临刑事处罚。

常见诈骗手法

近年来,诈骗分子通过多种话术诱骗普通人参与线下取现,常见手法包括:

  • 刷流水放贷:以“无需征信”为幌子,要求提供银行卡帮助“包装流水”,实则转移涉诈资金。
  • 代取返利:承诺高额报酬,要求帮忙在银行柜台或ATM机提取现金,实则为转移赃款。
  • 公益捐赠:利用“献爱心赚返利”名义,诱导参与者通过个人账户接收和取现非法资金。

法律后果与真实案例

帮助他人取现若涉及电信诈骗资金,可能构成以下罪名: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如朱某、钟某因代取28万元涉诈资金被刑事拘留并追责。
  • 诈骗罪共犯:若明知资金性质仍参与取现,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犯罪,如小某因多次取现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典型量刑标准
涉案金额 刑罚 案例来源
1.7万元 拘役四个月+罚金
28万元 刑事拘留+追缴赃款

如何识别与防范

银行和警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沦为帮凶:

  1. 警惕陌生人的高额取现委托,尤其是要求异地或分拆取款的情况。
  2. 拒绝提供个人银行卡、身份证件,避免账户被用于非法资金流转。
  3. 发现可疑交易时,立即向银行或反诈中心举报。

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间,多地银行通过账户异常流水监测客户身份核验,成功拦截多起涉诈取现行为。

帮助他人取现看似轻松获利,实则暗藏刑事风险。诈骗分子通过层层伪装诱导参与者成为资金转移链条中的一环,而法律对此类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公众应增强法律意识,切勿因小利触犯刑法。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12643.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上午7:15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上午7:1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