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赠品背后的合约陷阱
移动公司常以充电宝等赠品吸引用户办理高消费套餐。有用户办理59元套餐时,被要求绑定48个月分期支付,实际总费用达1920元,且未明确告知违约金条款。部分营业厅更要求用户通过微信转账充值,事后却无法提供标准话费发票。
二、套餐资费与实际不符
低价套餐常存在虚假宣传现象,例如:
- 宣传19元220G套餐实际收费29元,流量缩水超50%
- 月租套餐被擅自改为年费套餐,导致话费超额扣除
- 老用户持续被收取来电显示费,需升级套餐才可取消
三、增值服务自动扣费
部分用户账单中常出现未主动订阅的收费项目:
- 电费礼包等陌生增值服务
- 视频会员等捆绑销售服务
- 话费分月返还中的资金归属争议
此类扣费多通过电话营销诱导用户提供验证码开通。
四、合约期限与违约金
套餐合约暗含诸多限制条款:
- 强制规定12-48个月锁定期
- 仅允许套餐升级禁止降档
- 提前解约需支付15元/月违约金
有用户因不知情更换套餐,被要求支付720元违约金。
消费者办理套餐时应仔细核对合约条款,定期查询账单明细。遇可疑扣费可拨打10086投诉,多数未经确认的服务费可申请退还。建议保留业务办理凭证,警惕验证码泄露风险。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1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