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费透明度不足引发质疑
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多名用户在办理套餐升级时遭遇隐性收费。电信工作人员以”免费升级”名义诱导用户签署协议,实际在合同中附加了未明示的收费条款,导致用户每月资费增加20-50元不等。部分营业厅采用”口头承诺+隐藏条款”的销售策略,违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
- 免费升级变收费:占比43%
- 套餐内容缩水:占比29%
- 违约金争议:占比18%
二、高额违约金争议
2024年11月某用户投诉显示,电信套餐协议中规定违约金高达套餐总费用的30%,单次违约金额可达800元以上。更引发争议的是,部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绑定24个月合约期,且营业员未明确告知提前解约需承担违约责任。
三、套餐内容与宣传不符
2024年12月用户调研显示,39%的投诉涉及套餐内容缩水问题,具体表现为:
- 承诺赠送的智能设备实际需支付月租费
- 流量分配规则与宣传不符
- 套餐外收费项目未明确标注
四、用户维权困境
消费者投诉过程中面临三大障碍:①营业厅否认口头承诺 ②要求用户自行举证 ③投诉处理周期超过15个工作日。这与《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规定的7日处理时限存在明显差距,反映出企业内部投诉机制存在缺陷。
成大电信套餐资费争议本质是运营商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与用户知情权之间的冲突。建议建立套餐价格公示制度,规范营销话术培训,并在合同中增设”反诱导消费”条款。监管部门需强化《电信服务规范》第三十七条的执行力度,建立套餐变更冷静期制度。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2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