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条款不透明引发信任危机
成都电信多次被用户投诉通过短信或线上方式签订长期合约,未明确告知附加条款。例如有用户因未仔细阅读三页短信协议,导致携号转网被限制两年,套餐资费无法下调。类似情况还包括营业员未告知违约金规则,用户在不知情状态下被绑定高额套餐。
- 线上签约无纸质凭证
- 关键条款隐藏于冗长文本
- 套餐变更单方面受限
二、资费差异与定价权滥用
老用户普遍反映资费标准存在歧视性定价,新用户享受更低资费的同配置套餐,而十年以上老用户仍维持原价。更引发争议的是公网IP服务收费政策,399元以下套餐需每月支付100元费用,该标准与工信部“提速降费”政策相悖。
三、销户流程执行不力加剧矛盾
用户办理销户时遭遇多重阻碍:营业厅承诺可办理却拖延17天未处理、要求补交未使用周期费用、设备回收流程复杂等。系统自动续费机制导致用户即使停机仍产生费用,形成“欠费-停机-无法销户”的恶性循环。
四、用户维权路径受阻
投诉处理存在明显层级障碍:普通客服缺乏处置权限,服务监督热线态度敷衍。地方营业厅与总公司相互推诿,用户需反复通过工信部申诉才能推动问题解决。维权周期普遍超过30天,70%以上纠纷需二次申诉。
成都电信套餐纠纷难解的根源在于企业利益与用户权益的失衡,具体表现为格式条款的霸权性、定价机制的不透明性、执行流程的官僚化。破解困局需建立套餐价格公示制度、设置合约冷静期、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同时提升地方通信管理局的仲裁效能。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2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