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合约与高额违约金
营业厅常以“免费手机”吸引用户签订12-36个月的长期合约,并绑定高月租套餐。若用户提前解约或更换套餐,需支付数百至数千元违约金。例如,消费者张女士因未留意合同细节,被迫承担980元手机费用及利息。此类模式本质是将手机成本转嫁至用户未来消费,实际总支出远超手机价值。
二、隐藏费用与最低消费陷阱
活动中常见的隐形费用包括:
- 预存话费不可退还,且需按月返还
- 强制绑定手机保险或维修服务费
- 套餐外流量、通话费超出部分按高价计费
部分用户发现,即便不使用套餐内全部服务,仍需支付最低消费金额,变相增加支出。
三、低质手机与性能限制
赠送机型多为运营商定制版,存在明显缺陷:
- 硬件配置低于市场同价位产品,运行速度慢
- 锁定特定网络制式,限制携号转网
- 预装不可卸载的运营商软件,占用存储空间
四、诱导贷款与征信风险
部分营业厅通过支付宝花呗、银行分期等渠道,将手机费用转为信用贷款。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电子协议,若逾期还款将影响个人征信记录。老年群体因不熟悉电子合同,更易陷入此类陷阱。
五、信息模糊与合同陷阱
投诉案例显示,营业厅常采用以下手段模糊关键信息:
- 口头承诺“无附加条件”,但合同列明限制条款
- 使用复杂计费规则,如分段返还话费、阶梯式套餐
- 将贷款协议混入通信服务合同,增加识别难度
“免费”活动的本质是运营商通过捆绑消费、金融杠杆等手段实现长期盈利。消费者应仔细核对合同条款,警惕最低消费、违约金、贷款协议等内容,优先选择官方渠道查询资费明细,避免因小失大。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2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