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景与争议焦点
近期晋城地区多名消费者反映,移动营业厅在未明确告知的情况下,擅自为用户开通长达十年的合约套餐。此类行为涉及强制消费、隐瞒条款等违规操作,消费者要求取消合约时,常被以「高额违约金」为由拒绝。
五步解决流程指南
-
即时证据保全:通过移动APP查询业务开通记录,截屏保留短信通知、通话录音等原始凭证。
-
运营商内部投诉:拨打10086要求转接高级客服,明确表述「未经本人确认的合约无效」,要求48小时内书面回复处理方案。
-
行政监管介入:通过工信部12300微信公众号提交申诉,需附业务截图与时间线说明,行政机关将在15个工作日内介入调解。
-
司法救济途径:依据《民法典》第496条主张格式条款无效,可向晋城市基层法院提起服务合同纠纷诉讼。
-
集体维权联动:通过黑猫投诉平台联系相同遭遇用户,准备联名投诉材料增强维权效力。
关键法律依据解析
- 工信部《关于规范电信服务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合约期限超过36个月需单独签订书面协议。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附加不合理限制。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通信服务合约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损失30%。
用户维权注意事项
与客服沟通时需明确拒绝「系统自动续约」等说辞,坚持要求提供原始签约凭证。若收到违约金追缴通知,可要求运营商出具实际损失核算证明。建议每月定期通过「中国移动」APP查询业务明细,防范隐形扣费。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3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