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费争议:设备升级成盈利工具
用户办理宽带升级时,常被要求支付240元购买新光猫,但运营商未事先告知设备性能与带宽的匹配关系。有消费者升级至500M套餐后,因旧光猫无法支持高速网络被迫二次消费,维修人员直言“光猫升级需自费”。更存在营业厅员工私自销售未登记设备,用户付款后无法获得正规票据的乱象。
二、强制消费:捆绑服务引发不满
电信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多重捆绑行为:
- 宽带套餐解绑需本人携带设备跨区域办理,设置不合理门槛
- 更换故障光猫后强制延长36个月合约期
- 办理5G套餐时隐性推销高价光猫设备
三、设备质量:售后服务难以保障
电信提供的光猫设备存在明显质量缺陷,用户报修后多次维修仍无法解决断网问题。部分设备存在信号覆盖不足的先天缺陷,运营商却将WiFi性能不足归咎于用户户型结构。更严重的是,营业厅对非官方渠道售出的设备拒绝履行售后责任,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四、行业模式:垄断经营亟待改革
光猫销售乱象折射出三大结构性问题:
- 设备租赁与产权界定模糊,用户已付款设备仍被要求返还
- 终端设备与网络服务深度捆绑,形成技术垄断
- 基层网点考核机制扭曲,催生违规销售行为
问题类型 | 占比 |
---|---|
设备收费争议 | 43% |
套餐解绑纠纷 | 28% |
网络质量投诉 | 19% |
光猫作为宽带入网的核心设备,本应是提升服务体验的载体,却异化为运营商的盈利工具。破除设备销售乱象需明确设备产权归属、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推动通信行业从设备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3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