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移动营业厅为何擅自更改用户彩铃?

2025年2月江西抚州移动擅自将用户彩铃改为比亚迪招聘广告,引发公众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运营商称系政府要求助力招工,但法律界指出该行为涉嫌违法。事件折射出公共服务与商业行为的边界争议。

事件背景:彩铃变广告引争议

2025年2月,江西抚州部分市民发现手机彩铃被擅自更改为比亚迪招聘广告。据投诉显示,中国移动抚州分公司在未提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将已开通彩铃业务的客户铃声替换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招工信息,涉及3万名员工招聘需求。

该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用户质疑运营商擅自修改个性化服务内容的行为,认为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部分用户表示“接听电话前的广告令人反感”,甚至担心此类操作可能成为商业推广的灰色渠道。

官方回应:政府要求助力招工

中国移动抚州分公司在“问政抚州”平台回复称,此次操作系响应市政府要求,仅对已开通彩铃业务的用户进行内容调整,并非强制开通新业务。工作人员强调,比亚迪为抚州创造了显著经济贡献,彩铃广告旨在“帮助地方经济发展”。

  • 调整范围:仅限已有彩铃服务的用户
  • 恢复时间:未明确告知具体期限
  • 取消方式:需用户自行前往营业厅办理

法律争议:消费者权益受质疑

法律专家指出,运营商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多项条款:

  • 第八条:侵犯用户知情权
  • 第九条:剥夺自主选择权
  • 第十条:破坏公平交易权

类似彩铃业务纠纷并非孤例,2024-2025年间中国移动因擅自开通彩铃、视频会员等业务引发的投诉达12.6万件,涉及金额超千万元。

公众反应:服务契约性遭批评

舆论普遍认为,运营商以“助力经济”为由修改用户服务内容,实质是将公共事务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媒体评论指出:“契约精神不应让位于短期经济指标”“彩铃广告可能适得其反,损害企业形象”。

消费者维权组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停止单方面修改行为
  2. 建立用户补偿机制
  3. 完善政府与企业合作规范

此次事件暴露出公共服务与商业行为边界模糊的问题。运营商在配合政府工作时,需明确区分行政指令与市场服务的关系,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长远来看,建立透明、可追溯的合作机制,方能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用户权益间取得平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39424.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午3:44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午3:44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