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线南通营业厅捆绑消费为何理直气壮?

南通江苏有线营业厅通过套餐捆绑、信息不透明等手段强制消费,其底气源于垄断地位与格式合同优势。消费者面临举证困难、催收骚扰等维权障碍,需通过强化服务清单公示、完善举证规则等措施重构消费公平。

强制捆绑消费的典型现象

南通二甲营业厅用户老徐在缴纳有线电视年费时,被强制收取96元互动基本费,且工作人员拒绝单独办理基础服务,声称”要交一起交”。类似案例中,用户因未使用宽带服务仍被要求支付467元欠费,催收人员更以”服务已提供”为由拒绝退费。

常见捆绑形式
  • 基础服务+增值业务套餐组合(如电视+宽带)
  • 合约期捆绑违约金条款(需支付5000+违约金)
  • 设备使用与账号绑定(未退设备无法销户)

捆绑消费的底层逻辑

江苏有线基层营业厅存在双重压力机制:一方面面临KPI考核的营销任务压力,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管约束。内部数据显示,通州分公司要求用户”订购套餐才能享受免费宽带”,实质将宽带业务成本转嫁给基础用户。

企业通过信息不对称强化控制权:用户无法获取完整合同条款,服务数据由企业单方保存,导致维权时举证困难。2024年南通某用户投诉时,运营商仅提供部分收费明细,拒绝展示原始协议。

消费者维权困境

维权过程中存在三重障碍:一是业务办理时未明确告知附加条款(如违约金条款);二是欠费催收采用高频电话轰炸等骚扰手段;三是销户需满足多重条件(设备归还、合约期满等)。

典型维权场景
  1. 营业厅拒绝单独办理基础业务
  2. 客服推诿要求线下处理
  3. 征信系统威胁施压

行业监管与追责机制

江苏有线承认存在基层执行偏差,将问题归咎于”营销任务压力”和”业务不熟练”,但未公布具体追责案例。对比南通其他行业,万达健身馆、电信运营商均出现同类问题,显示区域性消费生态缺陷

现有解决方案依赖用户主动投诉(如12345热线),但处理周期长达7-30天,且需消费者自行举证。2024年某用户通过工信部申诉后,仅追回46%多扣费用。

南通有线电视捆绑消费的”理直气壮”源于垄断地位下的服务错配,通过格式合同建立不对等权利关系。破解困局需建立服务清单公示制度,强制企业提供原始合同副本,并将催收行为纳入消保监管范畴。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41903.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午4:37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午4:37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