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移动用户标签争议事件调查
用户标签事件始末
2024年12月,南京市民在办理手机套餐变更时,意外发现中国移动客户后台界面显示「非家庭决策人」「敏感用户」的标签。该用户提供的截图显示,标签信息位于「统一支撑平台-前台营销」模块,采用加粗红字标注,引发对隐私权侵犯的广泛质疑。
法律争议焦点
律师指出,运营商未经用户同意收集、标注敏感标签的行为涉嫌三重违法:
- 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敏感信息处理的规定
- 侵犯用户人格尊严与名誉权
- 涉嫌超出服务范围收集用户行为数据
移动《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虽声明保护用户隐私,但未明确说明「敏感用户」等标签的判定标准和法律依据。
用户维权行动
事件曝光后,网络平台涌现大量类似投诉案例。用户主要提出三项质疑:
- 标签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是否合法
- 「敏感用户」的具体定义标准
- 标签信息是否被用于差别化服务
部分用户反映,类似标签可能导致客服响应优先级降低或营销推荐受限。
企业应对措施
江苏移动于2024年12月18日回应称已启动内部调查,但未透露标签系统的具体运行机制。值得注意的是,移动《个人信息处理规则》2025年1月修订版新增敏感信息分级条款,但未就「用户敏感度」评估方法作出说明。
行业影响分析
事件暴露运营商用户画像系统存在的三大问题:
- 数据采集边界模糊
- 标签定义缺乏透明度
- 用户知情权保障不足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4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