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县联通营业厅欺诈投诉解决困境调查
投诉渠道形同虚设
在营业厅遭遇套餐欺诈的消费者,往往面临多重投诉屏障。如某用户在办理副卡业务时被擅自变更套餐资费,现场交涉却遭业务员推诿,拨打10010客服热线仅得到模板化回复。更有多位消费者反映,营业厅设置的线下投诉窗口常处于空置状态,纸质投诉表甚至存在人为扣押现象。
内部推诿机制固化
联通内部建立的”首问负责制”在实践中演变为责任转移链:
- 营业厅要求联系省级客服
- 省级客服推给本地监管部门
- 监管部门建议走司法程序
这种机制导致消费者需重复提交身份证、通话记录等证明材料,部分案例处理周期超过90天。
流程设置人为障碍
消费者维权需突破三重认证体系:
- 营业厅现场人脸识别验证
- APP端历史记录调取
- 纸质工单二次确认
更有多起案例显示,业务员在办理过程中刻意使用消费者手机操作,导致关键证据灭失。
外部监管力度薄弱
现行监管体系存在双重缺陷:
渠道 | 平均响应时间 | 解决率 |
---|---|---|
12315热线 | 72小时 | 34% |
工信部平台 | 120小时 | 28% |
行政处罚案例显示,近三年针对通信行业欺诈行为的顶格处罚仅占立案总数的0.7%。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4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