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态度引发用户不满
2022年洛阳某用户遭遇营业员恶意停机后,多次到永泰街营业厅要求销号遭拒,工作人员态度蛮横且拒绝解释具体原因。2024年上海用户在崮山路营业厅办理业务时,遭遇营业员持续三天的冷处理:眼神回避、手机不离手、业务解答敷衍,最终通过投诉才获得解决方案。
- 办理业务推诿拖延
- 服务过程中频繁使用手机
- 对用户诉求消极应对
二、投诉处理机制形同虚设
用户反映拨打01012300、12315等监管电话均显示空号,疑似被运营商技术拦截。2024年某用户在通信管理局投诉后,仅收到受理短信却无实质进展,最终通过12345热线才启动处理流程。更有用户遭遇「电话预存500元话费补偿」的私了式处理,但拒绝公开问题整改方案。
三、业务办理暗藏霸王条款
2024年12月多起投诉显示,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开通增值业务,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2018年洛阳用户办理398元不限量套餐时,营业厅隐瞒「月通话3000分钟上限」条款,导致异常停机后绑定账户集体失控。
四、信号问题长期未改善
2024年8月用户投诉显示,洛阳市区普遍存在信号盲区,但客服仅回复「检测正常」拒绝处理。用户提出携号转网需求时,被以「协议违约」为由强制绑定服务,形成实质性消费陷阱。
- 用户提交信号异常报告
- 客服登记问题不现场核实
- 48小时后模板化回复
从2018年至2025年的投诉案例可见,服务流程缺陷与管理惰性形成恶性循环。尽管个别投诉通过媒体曝光获得补偿,但系统性改进仍待建立用户监督机制与第三方质量评估体系。建议参照《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建立地区服务质量排行榜,倒逼服务品质提升。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4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