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限制与强制消费
洛阳移动营业厅常以「靓号协议」「吉祥号码保底」为由拒绝办理携号转网。用户反映在办理转网时被要求签订附加协议,涉及月承诺保底消费等条款,部分合约期限甚至长达15年。这类限制性条款实质构成强制消费,与工信部《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中「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阻止、拖延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的要求直接冲突。
- 靓号最低消费协议
- 合约期未满限制
- 亲情号/副卡绑定
二、人为设置流程障碍
运营商通过多层业务绑定和复杂流程增加转网难度。典型案例显示:用户需在不同区域营业厅往返十余次,处理宽带解绑、积分清零等关联业务。部分营业厅还存在「指定网点办理」「每日限额办理」等土政策,某用户10月办理时被告知需等待次月名额。
- 要求解除宽带绑定
- 办理亲情号解绑
- 清理积分账户
三、内部考核与利益驱动
基层营业厅的KPI考核机制导致抵制转网行为。用户办理转网申请后,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工作人员能精准获取用户住址、消费记录等信息进行挽留。移动客服明确表示「避免一家独大」的限额政策,侧面反映企业间存在市场份额保护默契。
四、法律政策执行漏洞
尽管工信部三令五申禁止阻碍携号转网,但洛阳移动常以「按合同约定执行」为由规避监管。当用户援引法规时,工作人员仍坚持「公司规定优先」的处理原则。2024年多起投诉最终仅得到模板化回复,缺乏实质性解决。
洛阳移动拒办携号转网的实质是利益驱动下的违规操作,通过合约陷阱、流程障碍和内部管控等手段规避政策监管。建议用户留存证据并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维权,同时监管部门需加强违规惩戒力度,打破运营商间的潜规则。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4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