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联通营业厅收费争议与服务规范困境溯源
一、合同履行与套餐变更争议
自2019年起,株洲联通用户持续反映套餐合约执行问题。如用户办理的“冰激凌全家桶148元档”套餐,在合同有效期内被单方面增设宽带安装限制,以“套餐下架”为由拒绝履行原合约条款。类似事件在2024年重现,用户发现套餐内承诺的免费宽带被擅自转为收费项目,累计产生1740元额外费用。这类行为不仅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关于经营者告知义务的规定,更暴露企业契约精神的系统性缺失。
二、收费机制不透明问题
收费争议呈现三个典型特征:
- 套餐资费明降暗升,2017年办理的129元套餐在资费普降后仍维持原价收费
- 主副卡绑定漏洞导致异常扣费,2020年合作套餐出现未绑定副卡产生高额流量费
- 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消极,2014年的收费错误仅赔偿近六个月损失
此类操作模式反映出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惯性思维。
三、用户维权通道梗阻
维权过程中用户遭遇三重阻碍:
- 线下服务推诿:需辗转多个营业厅办理基础业务
- 补偿机制缺失:强制将押金转为话费、拒绝现金退还
- 申诉流程冗长:个别投诉处理周期长达五年
这种维权困境客观上降低了企业违约成本,形成负面示范效应。
四、服务规范执行漏洞
作为国企运营商,株洲联通在服务规范层面存在双重悖论:既高调响应国家“提速降费”政策,又在实际操作中设置障碍阻止用户降低资费。2019年停机销户需先复机扣费的矛盾操作,2020年合作套餐管理混乱等问题,均显示内部风控体系与外部监管要求存在断层。
株洲联通收费争议的长期存在,本质上是企业利益导向与公共服务属性失衡的产物。从2014年首次曝光的赔偿纠纷到2025年仍在发生的套餐违约,暴露了通信行业在市场化转型中服务标准建设滞后、内部监督失效等深层矛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套餐变更备案制度、完善用户赔偿基金机制、强化地方通信管理局的执法权限。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5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