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优惠背后的金融陷阱
近年来,运营商营业厅以”零元购机””免费宽带”等名义包装金融分期产品的投诉量激增。消费者在办理宽带业务时,常被推荐参与”信用购机””话费返还”等活动,这些看似优惠的方案实则暗藏消费信贷协议。
典型套路包括:将网贷产品与通信服务捆绑销售、以信用额度审核名义获取用户授权、利用赠品诱导签署分期协议等。部分营业员在操作过程中刻意模糊金融属性,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贷款债务。
典型诱导操作手法
- 以”信用评估”名义要求人脸识别,实际完成网贷授信
- 操作客户手机私自下载金融APP完成签约
- 将分期协议条款混入业务受理单
- 承诺”运营商承担利息”却未告知征信影响
消费者维权困境
多数受害者在收到催款通知或查询征信报告时才发现被贷款。维权过程中常遭遇:营业厅否认办理贷款业务、客服推诿称”正常业务流程”、金融平台要求偿还本息等连环困境。更有个案显示,某用户在办理129元宽带套餐后,征信系统出现36期1050元消费贷款记录。
防范指南与建议
- 拒绝他人操作个人手机,特别注意金融类APP安装
- 详细询问业务性质,警惕”信用购””橙分期”等话术
- 保留业务单据,核对合同是否存在附加条款
- 定期查询征信报告,发现异常立即投诉
建议优先选择独立宽带套餐,避免话费合约与金融产品捆绑。遭遇诱导分期时可向工信部投诉,涉及金融纠纷应向银保监会反映。
运营商金融化转型催生了新型消费陷阱,消费者在享受通信服务时应保持警惕。建议监管部门加强营业厅业务监管,明确要求服务人员履行充分告知义务,维护电信市场健康秩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5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