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存话费返利骗局
诈骗分子常以「预存话费送手机返费」为诱饵,通过伪造工牌证件、仿冒正规流程等方式骗取信任。受害者通过花呗等渠道转账至个人账户后,承诺的分期返利往往无法兑现。需特别注意:
- 拒绝向非官方账户转账
- 办理前通过10000号核实活动真实性
- 警惕上门服务人员要求即时转账
二、高套餐权益诱导陷阱
业务员常以「积分兑换水电费」等短期福利诱导升级高套餐,初期兑现部分权益后,逐步设置领取限制条件,导致用户长期支付高额费用却无法享受承诺服务。典型特征包括:
- 前3个月开放全时段权益领取
- 后期改为每日限量定点抢兑
- 模糊说明权益有效期条款
三、合同条款隐瞒风险
办理业务时存在定向流量过期条款未告知、套餐变更导致原有权益失效等合同欺诈行为。有案例显示,用户在办理副卡业务时被单方面取消30G定向流量,且未获提前告知。
- 「本套餐包含的XX权益由第三方提供」
- 「最终解释权归运营商所有」
- 「赠送服务有效期详见附件」
四、第三方合作诈骗风险
营业厅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存在以下诈骗模式:伪造业务受理回执、利用伪基站发送验证码、通过「系统升级」借口收集敏感信息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第三方活动无法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但办理后却能显示生效,具有极强迷惑性。
防范建议
办理业务时应要求出示加盖公章的协议文本,通过官方APP实时验证业务状态,拒绝签署包含空白条款的合同。如遇可疑情况,立即终止操作并拨打反诈专线96110。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6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