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合约陷阱
电信营业厅常以“优惠套餐”名义强制绑定24-36个月合约期,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签订长期协议。典型案例包括:
- 口头承诺免费升级却附加隐形合约
- 未明确告知违约金条款,中途解约需支付高额费用
- 合同关键条款由工作人员代签代填
消费者往往在办理业务数月后,通过支付宝账单或征信记录才发现被绑定长期合约。
二、隐性收费暗藏玄机
低月租套餐实际包含多项附加收费项目:
- 设备租赁费:光猫、路由器等设备收取隐形月租
- 存储空间费:云存储、摄像头服务单独计费
- 服务附加费:通过扫码支付渠道收取业务费
项目 | 宣传口径 | 实际收费 |
---|---|---|
宽带升级 | 免费体验 | 每月30元设备费 |
赠送手机 | 零元购机 | 绑定网贷分期 |
三、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业务员通过特定话术制造消费焦虑:
- 夸大网络故障,诱导升级高价套餐
- 虚构“内部特权”“限时优惠”等营销概念
- 将第三方网贷包装成话费返还活动
典型案例显示,39%的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未收到完整合同文本,关键条款被刻意模糊。
四、强制升级捆绑销售
通过技术手段变相迫使消费者接受高价套餐:
- 以设备老旧为由限制原套餐使用
- 新套餐强制绑定家庭成员副卡
- 单方面更改计费规则
部分用户反映,套餐资费在三年内从129元逐步上涨至284元,且无法恢复原始套餐。
电信服务模式存在系统性消费陷阱,其核心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与格式合同滥用。建议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坚持获取纸质合同、拒绝口头承诺、定期核查账单明细。监管部门需建立套餐变更二次确认机制,规范电子合同签署流程。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6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