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营业厅网费变网贷致征信受损 用户称遭隐瞒办理橙分期

近年来电信营业厅通过橙分期业务将网费套餐转为消费贷款,用户普遍反映遭遇隐瞒办理导致征信受损。本文梳理2019-2025年典型案例,揭示运营商联合金融机构的隐蔽操作模式,分析用户维权难点及监管缺失问题。

一、事件背景:套餐优惠变消费贷陷阱

近年来,全国多地电信用户在办理宽带、话费套餐时遭遇隐蔽贷款陷阱。2025年青岛用户办理129元宽带套餐时,工作人员未告知便绑定橙分期业务,导致需连续还款36个月。类似案例最早可追溯至2019年,河南郑州用户高先生在营业厅缴纳话费时,被签署《橙分期告知书》后背上975元网贷债务。

电信营业厅网费变网贷致征信受损 用户称遭隐瞒办理橙分期

典型操作手法包括:

  • 以“免费送手机”“话费直降”为诱饵诱导签约
  • 通过冻结支付宝余额宝资金强制履约
  • 通过第三方消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二、橙分期的隐秘运作模式

该业务本质为电信联合马上消费金融等机构推出的信用消费产品,技术层面表现为:

  1. 用户办理套餐时自动生成消费分期合同
  2. 贷款金额对应终端设备或话费补贴价值
  3. 每月话费包含本金+服务费偿还

关键争议点在于,多数用户未被告知贷款性质,部分合同签名存在代签行为。武汉用户龚先生的《橙分期办理告知书》中,手写确认笔迹与本人明显不符。

三、用户维权困境与征信影响

截至2025年3月,相关投诉呈现三大特征:

  • 逾期记录直接上传央行征信系统
  • 解约需提前偿还全部贷款
  • 营业厅推诿称“合约不可撤销”

长沙用户自2018年被办理贷款后,持续还款7年仍无法解除合约,导致征信报告出现不良记录。电信客服常以“系统自动处理”为由拒绝介入,用户需自行联系金融机构申诉。

四、运营商与金融平台的监管争议

该模式暴露出多重监管盲区:

  • 加盟网点使用已注销营业执照开展业务
  • 消费金融公司未尽告知义务
  • 运营商将用户信用数据作为合作资源

2023年南昌红谷滩区投诉处理结果显示,电信公司仅承认“套餐外收费说明不足”,但拒绝解除分期合约。业内人士指出,此类业务年化利率最高达24%,远超普通分期业务标准。

橙分期事件折射出电信行业捆绑金融产品的系统性风险,建议消费者办理业务时核实合同性质,留存签字文件副本。监管部门需建立运营商金融合作备案制度,强制披露分期产品年化利率及征信影响。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63450.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上午1:27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上午1:27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