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赠送背后的合约陷阱
近年多地消费者投诉显示,电信运营商以”免费赠送智能音箱”为噱头,实际捆绑长期合约。福建用户反映,业务员承诺赠送小度音响却私自开通36个月分期付款,涉及金额达1296元,且取消合约需支付违约金。类似案例中,消费者在2022年接受赠送后发现被开通29元/月的三年合约套餐。
常见营销套路盘点
运营商常用话术诱导消费者签订隐形合约,主要手段包括:
- 模糊表述合约期限:强调”免费赠送”却回避3年合约期
- 捆绑信用支付:通过花呗分期收取预存款,涉及金额超2000元
- 套餐升级陷阱:以”老用户回馈”名义提升月费,绑定设备使用
- 解约障碍设置:要求安装机顶盒等附加条件才能取消服务
消费者维权困境
遭遇合约纠纷时,消费者常面临营业厅推诿扯皮。有用户反映投诉时遭工作人员辱骂,运营商客服以”需保持通话畅通”拖延处理。陕西案例显示,工作人员私自操作用户手机绑定花呗,导致产生2147元扣款。
防范建议与应对策略
- 核实活动资质:要求出示加盖公章的书面协议
- 全程录音留存:特别关注”免费””无附加条件”等承诺
- 查询隐藏条款:通过官方APP实时监测套餐变更
- 多渠道投诉:涉及金额超2000元可向工信部申诉
此类营销套路本质是以赠品为诱饵的捆绑销售,运营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消费欺诈。消费者需提高警惕,遇侵权时应及时固定证据,通过黑猫投诉等平台维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6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