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标准框架的统一性
中国移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服务框架,涵盖营业厅功能定位、基础服务规范、用户权益保障等核心维度。所有自办营业厅均需遵循总部制定的VI标识规范,并在县级及以上区域保证每日至少10小时营业时间。服务用语规范明确要求统一使用普通话,禁用俚语方言,确保服务语言的专业性和易理解性。
项目 | 标准 |
---|---|
服务语言 | 普通话、禁用方言俚语 |
营业时间 | 县级及以上≥10小时/日 |
地方性差异的存在
在统一框架下允许区域性调整:①城市核心商圈营业厅可延长服务时间至12小时;②农村地区采用”空中充值”等差异化缴费方式;③各省公司可制定本地化服务等级评定细则,例如上海建立重大事故上报流程。这些调整需通过省级服务规范文件备案实施。
- 服务时间弹性:根据客流量动态调整
- 缴费渠道适配:农村推广空中充值
- 投诉处理流程:省级差异化备案
监督与改进机制
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检测体系包含:①总部定期明查暗访评分机制;②客户服务等级年度评定制度;③省市级服务质量日报监控。各省需每月向总部提交服务改进报告,重点解决网络信号、账单争议等共性问题。
- 总部质量抽查:每月覆盖30%省级单位
- 服务等级评定:综合消费与网龄数据
- 用户反馈闭环:投诉48小时内响应
中国移动通过”框架统一、细节适配”的模式构建服务体系,既保证基础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又兼顾区域市场特性。用户可通过掌上营业厅实时查询本地服务细则,享受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服务体验。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7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