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银发族的通信消费陷阱
近年来中国移动营业厅频繁出现针对老年群体的强制推销行为,通过信息不对称诱导老年人签订高价套餐合约。部分营业员利用老年人对流量资费规则不熟悉的弱点,以“免费体验”“子女绑定”等话术隐瞒自动扣费条款,更有案例显示70岁老人被绑定209元/月套餐长达两年。这类行为已引发多起天价账单纠纷,单月最高扣费记录达3000元。
维权困境:三大投诉渠道对比
遭遇强制推销的老年人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 运营商内部投诉:拨打10086要求工单复核,但存在客服推诿、要求支付违约金等问题
- 行政投诉:12315消费者协会与12300工信部双轨制,后者对套餐外收费规则具有监管权
- 司法救济: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主张赔偿,需提供通话录音等证据
当前维权痛点集中在举证环节,老年人往往缺乏保留业务办理凭证的意识,营业厅监控视频也常以“存储周期届满”为由拒绝提供。
典型案例:两年被套路的套餐合约
2022年芜湖镜湖区某营业厅发生的维权事件具有代表性:七旬老人在明确要求办理流量包的情况下,被营业员诱导开通主副卡融合套餐。该套餐将子女身份证办理的旧号码设为附属账户,通过话费代扣形式实施捆绑销售,导致月均资费从39元暴涨至109元。维权过程中,运营商以“工单流程合规”为由拒绝退费,直至媒体介入才得以解决。
守护路径:多方协同治理方案
建立老年群体通信消费保护机制需要:
- 企业层面:强制推行60岁以上用户套餐办理双录制度(录音录像)
- 监管层面:工信部建立银发专属资费公示平台,要求套餐外流量单价不超过0.29元/MB
- 社会层面:社区网格员提供月度账单解读服务,运营商开放子女远程代管权限
老年人在通信消费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亟待制度性保护,需通过修订《电信服务规范》增设老年人特别保护条款,明确营业厅推销行为的禁止清单。同时建议子女定期通过掌上营业厅核查父母账户变更记录,发现异常扣费立即固定证据启动维权程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7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