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变收费的文字游戏
联通客服常以”免费赠送流量”为诱饵,实际在短信确认环节隐藏收费条款。典型案例包括:
- 声称赠送10G流量,实际绑定每月20元增值服务
- 承诺”自动取消”但需用户自行退订
- 通过语速极快的话术诱导用户口头确认
2024年10月的投诉显示,有用户在回复确认短信后,当月即被扣取26元流量包费用。这种套路通常利用用户对运营商的基本信任,将关键收费信息置于不易察觉的位置。
二、合约期与违约金陷阱
赠送流量常附带隐性协议条款,包括:
- 绑定12-24个月合约期
- 设置最低消费门槛(如月承诺通信费90元)
- 违约需支付手机价值30%的违约金
有用户升级99元套餐获赠手机后,发现两年合约期总支出达2376元,远超手机市场价。更隐蔽的是,套餐变更后若月消费未达标准,次月会自动补扣差额。
三、5G单模流量技术陷阱
运营商近年推广的”5G专属流量”存在双重限制:
- 仅限5G基站覆盖区域使用
- 早期5G手机可能无法实际连接
2022年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42%的用户因5G信号不稳定产生额外流量费用。即便手机显示5G信号,若实际连接的是4G网络,赠送流量也不会被消耗。
四、隐形扣费与话术误导
联通营销中存在系统性的话术设计:
- 使用”系统错误”推卸责任
- 模糊定向流量使用范围
- 将增值业务包装成”会员权益”
2024年11月曝光的”流量黑洞”事件显示,即便关闭蜂窝数据,系统仍会触发超流量扣费。更有用户发现未订购的视频会员服务被连续扣费12个月。
运营商套路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消费者需注意三点:通话全程录音、逐字阅读短信、定期查询账单。遭遇欺诈时可向工信部投诉,根据《电信条例》第四十一条主张权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7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