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说明不透明引发误解
多起案例显示,联通营业厅存在套餐内容与实际收费不符的问题。例如湖南用户办理的149元套餐虽承诺免费宽带,但实际账单中持续出现30元/月的宽带扣费,四年间累计多收1740元。河南用户升级69元套餐后,仍被强制收取85元月费,额外费用来源始终未获明确解释。此类争议多源于业务员口头承诺未写入合同,导致后期维权缺乏依据。
二、私自开通增值服务
部分用户遭遇未经授权的服务开通:
- 湖北用户被强制开通「联通助理」服务,导致通讯功能异常且无开通记录
- 用户睡眠期间被电话营销诱导开通加油包,次日即产生扣费
- 沃音乐服务在未告知情况下持续扣费15元/月,取消流程严于开通流程
三、投诉处理机制低效
用户维权面临多重阻碍:客服首次投诉仅返还部分费用,拒绝全额赔偿;升级投诉需反复致电10015/12381等渠道;农村用户遭遇停机后才知副卡收费规则变更。更有客服将责任推给「业务员个人行为」,试图规避企业责任。
四、系统漏洞与管理责任
收费争议频发暴露运营系统缺陷:宽带提速包等附加服务未与主套餐关联,农村用户套餐变更后费用计算规则未同步更新,账单明细缺乏分类说明。管理层面存在业务员绩效考核与增值业务绑定、服务监管缺位等问题。
联通南园营业厅收费争议本质是服务标准化缺失与管理体系漏洞的集中体现。需建立套餐变更书面确认机制、完善账单明细展示规范、设立独立投诉处理部门,并通过系统升级实现费用变动实时提醒,方能重建消费者信任。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7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