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现实的落差
自2019年《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实施以来,政策明确要求运营商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挠用户自由转网。然而实际执行中,用户常被虚构业务捆绑,例如已注销的「异地宽带业务」仍被用作转网障碍,或系统设置「王卡会员权益」等隐形条款限制操作权限。此类行为与工信部「不得擅自扩大协议范围」的规定形成鲜明对比。
业务取消的繁琐流程
用户解除转网限制需经历多重关卡:
- 线上客服以「无权限」为由推诿至线下营业厅
- 普通营业厅缺乏特殊套餐处理权限
- 需多次往返不同层级营业厅完成注销
有用户为取消七折优惠套餐,辗转4个营业厅耗时三天才完成手续。
转入转出的双向限制
联通在转网业务中呈现双重标准:
- 转出障碍:虚构业务绑定、话费退还扣减(如90元余额仅退40元)
- 转入限制:设置日限量名额,强制捆绑高价套餐(如必须办理99元套餐)
这类行为导致用户完成转网平均耗时达半个月,需反复与客服周旋。
用户维权困境
当用户援引政策维权时,常遭遇:
- 运营商拖延处理直至投诉至工信部
- 话费核算规则不透明,需用户自行举证充值记录
- 转网后仍受原运营商短信骚扰,维权无果
联通设置转网障碍的根本原因,源于其市场份额劣势下的用户留存焦虑。虽然短期可能延缓用户流失,但因此引发的信任危机将加剧长期竞争压力。解决该问题需强化监管执行力度,建立运营商服务评级制度,将用户转网体验纳入企业考核指标。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7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