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焦点:老用户与套餐价格歧视
中国联通各地营业厅频繁出现“价格双标”现象,例如烟台用户反映新用户可享受80元套餐包含500M宽带,而老用户需支付129元仅获300M宽带,且投诉后仅得到“换套餐”的敷衍答复。此类问题暴露出运营商在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上的系统性短板,即通过差异定价吸引新用户,却忽视存量用户权益保障。
隐蔽收费与套餐陷阱
收费争议的核心在于套餐条款执行不规范,具体表现为:
- 未经告知开通叠加服务(如河南新乡用户被强制收取宽带提速费760元)
- 承诺服务未落实(如长沙用户宽带免费承诺失效导致多付1740元)
- 国际漫游业务擅自开通
类型 | 占比 |
---|---|
套餐资费不透明 | 42% |
强制增值服务 | 35% |
系统计费错误 | 23% |
维权流程复杂化
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阻碍:投诉需经历营业厅推诿(如河南案例中总厅与分厅相互推责)、客服承诺不兑现(如套餐变更拖延导致用户损失两百余元),最终往往需通过工信部申诉才能推动解决。辽宁用户的维权经历显示,即便获得500元话费补偿,运营商仍要求删帖以消除影响。
根治服务短板路在何方?
解决争议需建立三层机制:首先完善套餐变更追溯系统,确保新老用户权益平等;其次推行电子合同存证,明确服务条款履行责任;最终建立第三方争议仲裁平台,打破运营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只有将2022年《电信服务乱收费治理意见》真正落地执行,才能终结“投诉马拉松”的行业怪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