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条款与宣传不符引发纠纷
多名用户反映联通营业厅存在口头承诺与书面协议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推销人员声称协议期为两年,实际签约时却变为三年;宣称”免费安装”的宽带服务,事后被发现需要缴纳测试安装费。消费者在推销人员手机端签署电子协议时,往往未能查看完整条款,导致后续维权困难。
承诺内容 | 实际条款 |
---|---|
两年协议期 | 三年强制绑定 |
0元安装费 | 收取300元测试费 |
随时停用 | 需支付违约金 |
二、隐藏费用与违约金争议
收费争议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 未明示的套餐升级费用,月费突增20%以上
- 设备归还后仍产生宽带欠费
- 单方面停机导致违约金累积
有用户反映在支付宝冻结资金时,实际金额比口头承诺多出100元,且退款条件模糊。在提前解约场景中,违约金计算标准缺乏透明说明。
三、销户流程与服务推诟病
宽带注销环节存在明显服务缺陷:
- 营业厅未明确告知销户必要性,导致用户进入黑名单
- 合作网点与直营厅权责划分不清
- 投诉处理周期长达30天未获反馈
典型案例显示,用户在归还光猫三个月后仍被追讨欠费,营业厅与客服互相推诿责任。部分用户需通过工信部投诉才能解决问题。
联通宽带收费争议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服务流程存在系统性缺陷。从营销话术监管、电子合同签署规范到售后追责机制,均需建立更严格的内部管控体系。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应保留书面凭证,对口头承诺保持警惕,遇纠纷可向工信部(申诉平台)寻求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