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背景:诈骗案与营业厅的关联
近年来苏州地区频发利用他人手机号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其中营业厅员工监守自盗成为关键漏洞。例如某通信服务公司员工李某丽利用办理新卡权限,将客户号码转售黑灰产业团伙,每单非法获利4-9元。此类行为导致用户号码被用于注册虚假账号,成为诈骗分子实施犯罪的技术工具。
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通过案件分析可总结出三大泄露路径:
- 内部人员违规操作:营业厅员工以”激活卡号”为名索要验证码,将号码售予中间商
- 验证码盗用链条:黑产人员通过钉钉/微信群组建立交易网络,形成号码-验证码-注册的完整产业链
- 系统权限滥用:运营商系统未设置有效审计机制,员工可批量导出用户数据
典型案例剖析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某营业厅员工李某丽案件具有代表性:
- 利用老年客户不熟悉智能设备的弱点,以业务办理为由获取号码
- 将新办卡插入自有设备接收验证码
- 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上家实时对接注册需求
- 累计非法获取600余个号码,形成固定分账模式
防范措施与行业改进
苏州移动等企业已采取多重应对策略:
措施类型 | 具体实施 |
---|---|
权限管控 | 入网视频录制留存,高风险区域重点监控 |
智能识别 | 建设IMS AI系统实现诈骗域名拦截 |
警企联动 | 通过96110热线开展实时劝防,月均拦截400起 |
营业厅号码泄露问题暴露了通信行业在员工监管、数据加密、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系统性缺陷。尽管苏州已通过技术反制与制度约束提升防护能力,但彻底根治仍需建立运营商、监管部门、用户三方联动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验证码二次验证、权限分级管理等领域强化技术壁垒。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