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绑定陷阱
最常见的套路是要求用户签订长达12-24个月的通信合约,表面赠送手机实则通过套餐费用变相收费。这类合约往往附带最低消费限制,若中途解约需支付手机原价30%-50%的违约金。更有运营商将手机号与宽带等服务捆绑,增加解约难度。
二、预存话费套路
运营商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资金沉淀:
- 要求预存话费分12-24期返还
- 冻结花呗/信用卡额度作为保证金
- 办理分期贷款直接抵扣手机款
有用户反映预存2000元话费获赠价值800元手机,但实际每月返还金额不足套餐费用。
三、隐形消费陷阱
免费手机常伴随多项隐藏费用:
- 强制开通视频会员等增值服务
- 默认勾选意外险(80-120元/年)
- 套餐外流量按5元/GB收费
四、手机品质猫腻
赠送机型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使用联发科低端芯片、屏幕分辨率低于1080P、仅配备4GB+64GB存储组合。部分机型实为运营商定制版,阉割了NFC、红外等功能。
五、第三方合作风险
外包经销商常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通过信用授权获取用户金融信息。有案例显示用户莫名背上网贷,年利率高达18%-24%。
参与方 | 收益方式 |
---|---|
运营商 | 套餐分成 |
手机厂商 | 清理库存 |
贷款公司 | 利息收入 |
免费手机本质是将硬件成本转嫁至通信服务,消费者需警惕合约期限、预存规则、增值服务等隐形条款。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裸机,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套餐。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