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雨中的特殊客户
2025年3月8日下午14时,建设银行朝阳支行营业厅的防滑地垫上还留着未干的水迹。柜员夏雨刚为一位老年客户办理完定期存单挂失业务,忽然注意到自动门外站着位浑身湿透的中年妇女,正对着碎成两半的银行卡发愁。
- 15:03 主动递送热毛巾与姜茶
- 15:20 协助办理残损币兑换
- 16:10 冒雨陪同客户回家取证
这样的场景对夏雨而言并不陌生。去年9月她就曾与同事驱车40公里,为瘫痪老人提供上门金融服务。在她看来,暴雨天气往往是检验服务质量的特殊考场,”越是恶劣天气,越能体现银行服务的温度”。
二、十年如一日的服务密码
翻开夏雨的工牌,内页夹着张泛黄的便签,记录着她总结的”三心服务法则”:
- 观察要细心:注意客户衣物潮湿程度判断紧急程度
- 沟通要耐心:特殊群体需采用方言交流
- 执行要贴心:常备雨具、老花镜等便民物资
这套工作法源于2019年的服务失误。当时她因未及时察觉聋哑客户的手语需求,导致业务办理延误。自此她养成了每日记录服务日志的习惯,累计形成2.7万字《特殊场景服务指南》。
三、服务背后的温情哲学
“服务不是标准化流水线,而是人与人的温度传递。”夏雨在采访中分享了令她动容的瞬间:曾有位客户在暴雨夜专程送回借用雨伞,附带手写感谢卡;也有老人在补办存折后,执意要送来自家种的枇杷。
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情,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更显珍贵。当被问及智能柜台会否取代人工服务时,夏雨调试着新配备的手语翻译设备笑道:”科技让服务更高效,但人心的温度永远无可替代。”
从青涩实习生到省级服务标兵,夏雨用十年光阴诠释了”金融为民”的朴素真理。当暴雨再次敲打营业厅的玻璃幕墙,那个穿梭在客户间的藏蓝色身影,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服务注脚。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