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绑定与高额套餐
营业厅常以“免费礼品”为噱头,要求用户签订1-2年的长期合约,并强制绑定高额通信套餐。例如赠送价值千元的手机时,用户需承诺每月消费超过市场均价的套餐费用,若中途更换服务或转网,则需支付高额违约金。部分案例显示,合约期内用户实际支付的费用远超礼品价值。
- 最低消费要求(如每月不低于128元)
- 禁止携号转网或更换运营商
- 套餐升级不可逆
二、预存话费与分期贷款陷阱
“免费送手机”活动可能暗藏金融风险。用户需预存数千元话费,但返还周期长达24个月,若提前解约将无法全额退款。更有甚者,通过诱导开通花呗分期贷款购买手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债务,且赠送手机多为低端机型。
三、隐形消费与限制条款
部分营业厅在签约时隐瞒附加费用,包括:
- 强制开通增值服务(如视频会员、云存储)
- 自动叠加流量包且无法退订
- 收取手机保险费和维护费
有消费者反映,免费领取的学习机需支付1999元激活费才能使用核心功能,而销售人员事前未明确告知。
四、虚假宣传与诱导升级
活动现场常安排“托儿”营造抢购氛围,通过话术诱导老年人办理业务。例如宣称“限时免费领取”,实则要求立即升级5G套餐;或夸大手机性能,赠送的机型实际市场价不足宣传的三分之一。
免费礼品本质是商业获客手段,消费者需警惕合约期限、解约成本、实际消费总额等关键信息。建议办理业务时要求提供书面协议,核对费用明细,并优先选择官方渠道核实活动真实性。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