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强制绑定
营业厅常用12-24个月合约期限制用户自由,办理时未明确告知协议期限,导致消费者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才能更换套餐。部分套餐要求预存话费,且余额只能在合约期满后返还,变相延长服务绑定周期。
二、套餐捆绑消费
- 宽带业务强制开通电视服务
- 免费手机附带最低消费额
- 优惠流量包绑定通话时长
某用户办理59元宽带套餐时,被擅自添加电脑套餐包和电视套餐包,月费实际增加至160元。这种隐性捆绑通过电子签名流程快速完成,消费者难以察觉。
三、计费规则不透明
运营商存在三种隐蔽计费方式:
- 按天计费服务转为按月收费
- 套餐外流量单价模糊标注
- 优惠期结束后自动升级资费
有用户遭遇套餐起步价陷阱,38元套餐实际月均消费超80元,因未被告知流量阶梯计费规则。
四、优惠活动陷阱
表面优惠暗藏限制条件:
- 赠送流量仅限夜间使用
- 免费体验自动转为付费服务
- 老用户无法享受新套餐
某用户办理198元优惠套餐后,实际月费达300元,因未注意到优惠需叠加保底消费条款。营业厅常将关键限制条款置于协议附录,电子签名时不做重点提示。
消费者应主动要求查看完整协议文本,重点关注合约期限、违约金条款及资费变更规则。办理业务后立即登录运营商APP核对已开通服务,发现异常扣费及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9503.html